常見問題
〈1〉7-11店到店運費38元(限7株內),到貨後請當天取貨,以免植株在密閉空間太久有不良影響。
〈2〉宅配運費200元(不限株數),匯款後才出貨,滿3000元免運費。
〈3〉自取(需提早預約):南投市八卦路687號,內部無法迴轉,車輛請勿駛入。現場付款,農場不提供參觀的服務,請見諒。
組培苗因容易長基生枝的特性,生長勢較強,成樹時間較短。
扦插苗則是剪取母株的枝條,插在介質中發根成苗而成。
二者皆屬無性繁殖,可保留母株的品種特性。
到貨後請先澆水,置於陰涼處一天到二天,觀察藍莓葉片無下垂或缺水症狀,移至陽光處再曬一天,植株都沒問題的話,再開始種植。
〈1〉請準備一尺到一尺五之間大小的盆器及足夠填滿九分滿的介質,若介質是全乾的狀態,可先用大桶子加入介質與水攪拌,讓泥炭土吸水濕潤後,再開始種植。
〈2〉將盆器填滿九分滿的新介質,用鏟子在正中間挖一個與黑軟盆一樣大小的洞備用。
〈3〉右手握住苗的基部,左手以倒置的方式將藍莓苗輕輕從黑軟盆中脫出,若無法脫出可稍微揉捏軟盆底部使其滑出。
〈4〉取出後將土球置於挖好的洞,使苗的基部略低於土面0.5-1公分的深度,讓新介質完整包覆土球,最後可稍微輕壓土表讓新舊介質密合。
〈5〉以灑水器慢慢澆透整個盆栽,使其濕潤,務必使整個土球與新土之間的土壤密合,否則會造成空氣斷根乾死。土壤會因密合而有些許下陷,無須再補充新的介質,這個高度是以後澆水或施肥的空間,水肥才不會輕易流失。但若澆水後發現土球周圍的根系露出,務必再補充介質在其周圍,否則根系暴露在空氣中會失去活性死亡。完成後可將盆栽移置欲種植的位置,並每天澆水。
〈6〉如欲施肥,請於種植一周後,讓小苗適應新的環境後,再開始施肥。
建議種植於半日照到全日照環境,若光源只有西曬時段,不建議種植。
視種植地區有以下選擇:南高叢適合全台氣候,兔眼需在桃園以北或海拔400公尺以上區域種植。
相同的品種,在不同的地區由不同人種植,長勢跟風味都會不太一樣,建議少量試種多個品種,觀察適合自己栽培方法的品種,也能嘗試自己喜好的味道。
品種是果實甜度跟酸度的基本盤,但其實植株的狀態與果實成熟度影響甜度更大。
〈1〉甜度取決於植株本身的健康狀態,若結果期沒什麼葉片可行光合作用,果實會偏酸偏小。
〈2〉果皮轉藍後,等待7-10天再來採收,會是最好的狀態。若還是有酸味,冷藏2-3天酸味會稍微降低。
藍莓喜高有機質的酸性土壤,切勿種植於一般水稻田土或市面販售的培養土中,會因酸鹼值(pH)過高造成樹勢衰弱而死。
可購買未調整的酸性泥炭土,混合排水透氣性的介質,如珍珠石、樹皮、粗糠、椰纖、火山岩、花生殼等,使植株的根系保水透氣但不積水。盆栽底部可用地墊(如空心磚、磚頭、浴室排水墊等)加高盆栽,增加排水透氣性。
藍莓喜歡濕潤但不浸水的環境,需要每天澆水一次,夏季結果期須早晚各一次,且須澆透,可自行感受盆栽未澆水前的重量與吸飽水重量的差異,來做為日後補水的判斷依據。
◆ 初次種植:泥炭土過乾時澆水,水會直接流到盆底,此時並不是澆透的狀態,盆子還是很輕,需多次少量澆水直到土壤濕透。或是先墊水盤在盆栽底下,以毛細作用的原理讓土壤慢慢吸水,可用手指插入土壤確認是否已濕潤。
◆ 澆土面還是葉子上:如果葉片沒有病斑,可以全株噴灑澆灌,天氣乾燥太久,小型害蟲會比較多,可以透過噴濕葉面來降低他的繁殖速度。如果葉片有病斑,請摘除有病斑的葉片,並只灌溉土壤,保持葉面乾燥,避免擴散。
藍莓根系脆弱,需薄肥多施,或使用緩效性均肥,以免造成肥傷,花果期可再酌量增加磷鉀肥的使用。主要能用以下三類:
〈1〉緩效性化肥,如:好康多1號(14-11-13)或S-101(多了微量元素),再依個人喜好挑選有效天數,用量約一個寶特瓶蓋大小,若苗尚未穩根,請減半使用。
〈2〉有機質肥料,注意要找偏酸性的有機肥,如:福壽洽發七號、肥勁多。
〈3〉水溶性即溶肥,市售常見均肥(20-20-20)如花寶,可1-2周1000-2000倍澆灌一次。
註:勿堆置生廚餘於土面上,會引來金龜子產卵於土中,其幼蟲又稱雞母蟲,會把藍莓的根全部吃光,恭喜您可以再跟老闆買一棵!
請確認您種植二個品種以上的藍莓,確保開花期有不同品種的花可以授粉(異花授粉),才能保證果實品質優良。雖種植相同品種的藍莓數棵也有一定的機率結果,但果實會較小、品質較差。
藍莓一年一收,花期為每年的2-3月,南高叢藍莓需在樹上掛果2個月,亦即採收月份為4-5月。兔眼藍莓掛果期3個月,採收月份為5-6月。
單一品種可採收的時間為一個月左右,建議7-10天採收一次即可,果蒂部位須完全轉成藍色才是完熟的藍莓,此時風味最佳。
只要種植在戶外開放空間,開花期就會有蜜蜂前來授粉,無須人工授粉哦!另外也可能透過風的媒介成功授粉!
目前的南高叢盆植可種約5-7年,如果願意修根、補充介質可更久。
藍莓喜歡酸性、高有機質、透氣、排水良好、濕潤但不淹水的土壤環境,這段話打出來,台灣不能地植的區域大概有95%以上。但也並非絕對不可行。
若可以拿到便宜且大量的天然有機質,如松樹葉片(松針),落葉堆肥或是樹皮木屑等等做成之堆肥,可進行土壤改良並將藍莓地植。
雖然土壤能夠改良,但需要時間和大量的金錢,作為新手,還是建議您先嘗試盆植,給藍莓最適合之土壤環境,比較容易成功。
若要嘗試地植可以考慮嘗試使用兔眼藍莓,對土壤適應性較為寬廣。
藍莓因為沒有幼年性,一年就能開花結果,但前二年植株還小,不宜讓他掛太多果,會影響成長的速度哦!
藍莓是一種灌木,亦即沒有單一主幹的植物。如果您的藍莓種在正確的環境,在生長旺盛的季節,他會從地下抽出幾根基生枝,是正常生長的表現。請好好養護新長的枝條,因為更多的葉子代表更多的光合作用,藍莓會長得更好哦!
種植藍莓的第一步 → 環境適合大於一切
給予適合的環境植物就可以開心長大,吃得飽睡得暖肯定長的漂漂亮亮。
反之給予再多額外的幫助都是有限的,所以最開始先從了解藍莓所需的各項基本條件開始。
種植植物最基本的構成:陽光、空氣、水、土壤(介質)
-1-
藍莓喜愛的土壤(介質)條件
土壤(介質)是栽培藍莓最重要的第一課!
土壤(介質)是栽培藍莓最重要的第一課!
土壤(介質)是栽培藍莓最重要的第一課!
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次
1-1
要知道什麼樣的土壤環境適合藍莓,就要講到藍莓根系的特性。
藍莓根系以鬚根為主(細如髮絲)、沒有主根,喜好酸性pH4.5-5.2左右的土壤。
喜歡高有機質含量在3%以上,且不耐乾旱、不耐淹水以及透氣性良好的土壤環境。
1-2
綜上所述,可以發現大部分的田間土壤都不適合直接進行地植藍莓。
因為大部分的作物喜好pH6左右的土壤,如水稻田的土壤pH對藍莓來說就太鹼。
而台灣部分丘陵或台地的紅土偏酸性,但是卻缺乏有機質以及黏性過高,對藍莓根系發展有阻礙。
1-3
目前多數走訪世界各國後發現,有越來越多商業生產園也開始改用離地的介質栽培,包括日本、澳洲及中國,而地植藍莓大部分也非直接種植到土壤裡面,
而是利用當地的樹皮、木屑等堆肥完成後,堆在地上再將藍莓種植於堆肥內
下圖為澳洲種植於樹皮堆肥中的地植藍莓園↓

1-4
盆植藍莓的栽培土(介質)要怎麼配呢?
知道藍莓對土壤的需求後,需要先將土壤分為保水與通氣二大需求
酸性泥碳土(天然未經調整)
珍珠石、火山岩、松樹皮、椰纖塊、稻殼(粗糠)、花生殼、薏仁殼、赤玉土、鹿沼土等。
這些介質又分為:
有機類(會分解):松樹皮、稻殼(粗糠)、花生殼、薏仁殼、椰纖塊。
無機類(不會分解):珍珠石、火山岩、赤玉土、鹿沼土。
我們想像土壤裝在一透明玻璃罐內,裡面有硬體的顆粒(土壤),也有水分和我們看不見的空氣。
土壤並不是緊密相接的,需有大大小小的孔隙,大孔隙裝空氣、小孔隙裝水,根系才能呼吸。故介質大小顆粒的搭配,就會左右土壤含水量的多寡,也影響了澆水的頻率。

【市售以及網路流傳的配方整理】
酸性泥炭土:樹皮:椰纖塊:稻殼→3:1:1:1
酸性泥炭土:樹皮:椰纖塊:稻殼→2:1:1:1
酸性泥炭土:樹皮:珍珠石:稻殼→3:1:1:1
酸性泥炭土:樹皮:稻殼→3:1:1
至於說哪個最好呢?
只能說適合自己澆水頻率的最好!
酸性泥碳土用量大約在5-7成間,其餘3-5成使用透氣性的介質。
越保水的配比,澆水頻率要較低。透氣性好的介質則是要較常澆水,讓藍莓可以有一段的乾濕循環。
不要隨時淹水太濕、也不要有乾旱的狀況才會長得好!
-2-
藍莓喜愛的光照條件
藍莓為喜好光照的植物
藍莓光合作用的光子通量密度為(PPFD)為400-700 (µmol/m²/s)
藍莓的光日照量累積值(Daily Light Integral, DLI)為14-24(mol/m²/d)
但因為這些數據太過難以理解實際情形,對比來說柑橘類的DLI為20-28,酪梨為18-24、鳳梨為15-30,可以發現其實藍莓和大多數果樹所需的光照落在差不多的區間內
。而一般的室內花卉作物長春藤為4-8、蕨類植物為4-6,孤挺花4-14。
由此可以發現種植藍莓時最好可以將它擺在室外全日照的環境,若是放在陽台也應至少要有6小時以上光照為佳。
否則果樹類植物當光照不足時,容易造成枝葉徒長、樹勢不健壯,輕則果實品質不佳,很酸不甜風味差,更糟糕的是可能會只長枝葉不開花結果。
一不小心把「莓」果種成「沒」果能收,就真的只能拿葉子回去泡茶啦~
下圖為澳洲農場全日照無遮擋的藍莓園↓

註:光合作用的光子通量密度 PPFD(µmol/m 2/s)
PPFD 概念和照度很像,即每一秒有多少的光子落在你的葉面上(當然和光源距離有關喔)
而日光 LUX 與全光譜 PPFD 換算公式為 1PPFD = 56.3 lux
-3-
藍莓喜愛的空氣條件
種植藍莓的空間與環境,最好能夠保持通風良好通氣性佳的位置。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,且因為是海島環境濕度常常保持較高,若通氣性不佳容易成為隱匿病蟲害的溫床。
居家種植最希望的就是可以吃到最新鮮最健康的現採鮮果,若是擺太密或放置在不通風的環境,造成還需要額外噴灑農藥就本末倒置啦,且植物也會因此長不好。切記!切記!
藍莓園種植以留有寬闊空間、且植株間不互相遮擋為適當↓

-4-
藍莓喜愛的水分條件
藍莓根系幾乎都是鬚根,且根尖沒有根毛,吸收能力、耐乾旱以及耐淹水的能力都不好,所以藍莓的水分控制也是栽培的一大重點,控制不了良好的水分環境,可以說藍莓很難長得好。
藍莓喜好的水分為常常保持濕潤,但又不淹水的環境,因為全都是細根的狀況之下,根系保水能力差,若過乾則容易受傷,過濕則會因為根系無法呼吸而導致爛根。
當發生過濕而爛根時,植物會因為根受傷沒辦法吸收水分,地上部的表現就會呈現缺水的樣子。如果這時再繼續澆更多水,會加速爛根速度而導致死亡。
簡單判斷方式,可以用手指插入表土3公分處,感覺到開始乾後再澆水澆透會比較好,若還濕潤則不需要一直澆灌,容易導致過濕。
地植保持濕潤但並不太黏過濕的土壤環境↓

合適的盆植土壤濕度為疏鬆但濕潤的狀況↓

當酸性泥炭土呈現深色且有外溢的水分時,代表水分過高不適藍莓生長↓
